通讯员刘晓娇、陈衍俊 大学生记者窦子晴、杨凡
7月12日至16日,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师生联合组成的12人团队,赴江西赣州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夏令营活动,在这片承载着中国革命艰难起步与辉煌转折的热土,开启为期5天的红色探寻之旅。
启程:怀揣敬仰,踏上红色征途
7月13日,师生团队到达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故都”、被誉为“共和国摇篮”的江西瑞金。
“集结出征营”开营仪式在叶坪革命旧址群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前举行。蓝天骄阳下,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面向塔身摘帽静默,鞠躬致敬革命先驱,并缓缓绕行纪念塔深切缅怀红军革命先烈。
在庄严肃穆的列宁像前,园区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述《八子参军》红色故事。故事讲述苏区农民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是瑞金人民热烈响应“扩红”动员踊跃参军支前的生动缩影。
学习:聆听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来到沙洲坝革命旧址,师生团队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等革命旧址。历史文物建筑犹如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生动展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全貌,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与初心。
走进毛泽东旧居,一件件简陋的家具、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映入眼帘,深刻体现毛主席清廉勤俭、躬亲为民的优良作风。“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故事耳熟能详,“红井”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在清澈的“红井”旁,师生团队品尝甘甜的红井水,感受苏区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深情厚意。
体验:穿越历史,感受长征艰辛
14日,师生团队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陈列的珍贵文物与照片无言讲述在两万五千里征途中,红军从戎报国、前赴后继的英勇无畏。
驻足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师生列队聆听长征故事,集体诵读毛泽东《七律·长征》,在豪情壮志的诗篇中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颂扬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当晚,师生们前往于都长征学院报告厅观看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组歌用诗词全景展现长征全程,音乐生动再现峥嵘岁月,巧妙地把各地区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曲调融合在一起,以艺术的形式再现长征壮丽史诗,其磅礴气势令师生团队激动不已,回味无穷。
成长:团队协作,磨砺青春意志
15日,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师生团队从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出发,途径祁禄山镇金沙村红军长征小道,在红军长征第一渡口集结,共同前往红军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红军长征第一仗战斗点--百石长征第一仗。
于都县通往安远、信丰古驿道的祁禄山段山路,是迄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完整、最原生态的红军长征路线。师生们沿着小溪踏上崎岖不平的山路,走过急行军路线,攀上陡坡踏过石板桥,烈日炎炎下大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在行进途中,师生们还学唱了经典红歌《十送红军》,在嘹亮的歌声中,感受红军战士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站在百石长征第一仗旧址前,师生重温了这场战役的过程和意义。百石战斗的胜利为红军顺利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次战斗中,百石群众积极配合红军,自发为红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看护伤病员,解决部队吃饭、住宿问题。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深厚情感和支持令现场师生感动万分。
收获:铭记历史,展望美好未来
16日,“集结出征营”结营仪式在百石战役旧址前举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四名武职学子获得“优秀营员”荣誉证书。
结营仪式后,武职师生带着无尽思绪与感慨返动。
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杨凡说:“此次重走长征路,深刻领悟了长征精神的真谛,我将把长征精神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去迎接每一个挑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胡恋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段不平凡的旅程令我对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多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重任,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担新时代的使命。”
据悉,本次全国职业院校“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夏令营由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牵头发起,红军长征线路主要途径地及重要节点所在地职业院校协同组织,以“长征先遣、集结出征、突破湘江、伟大转折、雪山草地、胜利会师”六个主题,分别在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等地相应组建6个营,来自全国13个省29所院校的近500名师生分段开展接力活动。7月10日,红色夏令营在江西吉安井冈山举行开营仪式。武职师生团队在江西赣州参加了第2营“集结出征营”活动。
(审核:肖伟、胡晓)